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医化热点
生物塑料能否成为塑料瓶灾难的救赎?
2014-04-14 16:41:08
第三方平台
元素商城整理编辑:全球有2000万吨塑料制成塑料瓶,废弃的塑料瓶带来严重的环境问题。因此,科学家正在寻找一个更新更环保且不需要使用石油的塑料研制方法。西班牙马德里生物研究中心的科学家试图弄清细菌在塑料生产过程中的作用,借助细菌将有机废物制成聚合物,整个过程不需要石油。
研究人员Maria Auxiliadora Prieto Jimenezientist对整个过程做了解释:“这些细菌使生物塑料呈粒状聚合在(细菌)体内,之后我们通过不同的化学方法进行提取。”在实验室中制造塑料是一回事,但在现实生活中进行大规模生产又是另外一回事了,目前,科学家们还在进行深入研究,以实现大规模生产。该研究是欧洲研究项目SPLASH的一部分。
荷兰食品和生物研究实验室的科学家们也在对海藻进行研究。这是因为它能够产生大量糖分和碳水化合物,而这两者能够转化为生物塑料。Lolke Sijtsma博士表示:“我们对海藻进行研究的原因是,它们十分‘多产’。它们能够有效利用阳光、二氧化碳和矿物质。”
荷兰公司Avantium研发的技术能够将海藻糖转化为聚合物分子。而该公司表示,整个生产过程和成品比传统的塑料生产要环保。Avantium公司负责人Ed de Jong表示:“这种材料生产过程比传统塑料瓶的二氧化碳释放量少70%,过程中使用较少的不可再生能源,产品性能更好。”这些新兴生物塑料的应用前景十分广阔:Avantium公司相信它在将来每年能够代替500万到1000万吨传统塑料,将会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下一步就是生产可生物降解的生物塑料。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塑料产业
相关阅读:
●
人民日报:面对毒跑道,严苛标准和监管需精准填补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面对毒跑道,严苛标准和监管需精准填补。今年两会,在人民日报总结的“十问”教育热点中,塑料跑道占据一席之地。对校园毒跑道进行彻底的根除,已经成为社会公众的期盼。而要想根除毒跑道,方法已经很明确了,无非就是制定严苛的标准和进行有力的监管。而两会正是一个契机,发挥智慧,加以研究,能够有效推进这方面有更大程度的现实进展。 毒塑胶跑道事件频发近两年,江苏、上海、陕西、新疆、北京等地接连曝出学校塑胶跑道有异味的现象,发生了学生流鼻血、学校停课甚至拆除新建塑胶跑道的情况。据最新消息,塑胶跑道“新国标”已形成了第三次修订建议稿,今年1至4月将在全国近10个地方进行适用调研,形成征求意见稿,并尽快印发。再加上之前上海、浙江、山东多地已经出台地方性的塑料跑道标准,而且基本都被舆论冠于“最严”“最苛”之名。所谓的塑胶跑道“新国标”在这一的情形下,能够借鉴地方经验,统筹全国情况,其本身也就值得期待。毒塑胶跑道监管力度加强具体到两会身上,还是以给“新国标”结合实际并接地气能实用的建议为主。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多在基层考察过,对“新国标”的新想法和新方法也能涌现出一些,而两会则是让这些新东西成形的最佳平台。还有,毕竟地方的一些标准已经推行一段时间,而且各地方法各异,效果不一,其在现实中的问题已经显现出大多,可以在两会上集中一下,逐渐判断那些方法的可适性,可以为“新国标”去除一些现实性障碍做最大努力。而今,纵使一些地方标准切实推行,可毒跑道事件仍会时不时的发生,这确实也折射出新规在落实中实际监管的问题。可并不能说没有监管,每一个地方标准都很严苛也有相应的监管措施,也比较严苛。但现在仍有毒跑道事件发生,根源就在于下面具体执行方面带有私利性质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思维的作乱。在如此情况下,再怎么严格的监管都可能变成“虚空”。这便是监管设计中最需要防范的点,也是两会中对于毒跑道的监管应该关注的方面。显然,现在需要让毒跑道现实监管的严苛脱离“临时性”的弊病,有一个长久性的存在。这就要完备而严谨的制度和程序设计,形成一整套的坚实体系,环环相扣,要做到不给现实留一点漏洞,进而推进监管严苛的“常态化”。而这其中的具体方法便是两会需要发挥智慧探索和考量的地方。所以说,对于毒跑道的新标准和监管方面的探究,一定要抓住问题的“七寸”,然后再去缜密和严格的进行相关制度和程序设计,这是正确之道。另外,即使标准与监管的具体举措出台后,也不能松懈,得在现实的应用中逐渐发现问题,逐渐完善,如此,根除“毒跑道”之患便不是妄想。
●
清华教授发明“智能石墨烯人工喉” 有望解决聋哑人的“说话”难题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清华教授发明“智能石墨烯人工喉”,有望解决聋哑人的“说话”难题。石墨烯能够化身“传声筒”,帮助聋哑人“开口说话”。由清华大学微电子所任天令教授课题组发明的“智能石墨烯人工喉”,有望在未来解决聋哑人的“说话”难题。 智能石墨烯人工喉的诞生日前,任天令课题组在《自然—通讯》上发表了题为《具有声音感知能力的智能石墨烯人工喉》的研究论文,利用多孔石墨烯材料的优势,制造出一种收发同体、适合穿戴的集成声学器件。智能石墨烯人工喉发声原理据介绍,这种集成声学器件,利用石墨烯的热声效应来发射声音,利用石墨烯的压阻效应来接收声音,实现了单器件的声音收发同体。器件使用的多孔石墨烯材料具有高热导率和低热容率的特点,能够通过热声效应发出100Hz-40kHz的宽频谱声音。其多孔结构对压力也极为敏感,能够感知发声时喉咙处的微弱振动,可以通过压阻效应接收声音信号。因此,这种器件能够准确感知聋哑人低吟、尖叫等特殊声音,并将这种“无含义声音”转换为频率、强度可控的声音,有望在将来转换为预先录制的语言。记者看到,当“人工喉”佩戴者大声发出低吟时,人工喉会感知喉咙振动状态并发出预先设定的声音,当佩戴者变换低吟的长短、声调时,人工喉发出的声音也会随之对应发生明显变化。参与该项创新成果的清华大学微纳电子系博士生陶璐琪告诉记者,“解码”之前,需要聋哑人根据自己的发声特点,将不同强度和不同频率的低吟、尖叫音进行排列组合,形成聋哑人的“语言编码”。“‘编码’后的每个聋哑人发音,就像键盘上的字母键,只需要用不同排列组合,就能表达出聋哑人连续的、完整的语义。这就把我们常人听不懂的聋哑人低吟音转化成为正常的语言,并且可以连续表达。”陶璐琪说。智能石墨烯人工喉除了能够辨别不同音调,还能根据声音强弱、尖叫、咳嗽等声音震动“解码”出不同种类的聋哑人“语言”,同时能够实现音节和音调的排列组合,让聋哑人说出更丰富的句子。
●
欧盟公布玩具双酚A新标准
元素百科为您介绍欧盟公布玩具双酚A新标准。近日,欧洲委员会公布了一项新指令草案,要求将部分儿童玩具中双酚A的特定限值降低至0.04mg/l,从而降低可被3岁以下幼儿放入口中或使用玩具的双酚A含量。 修改玩具所含双酚A迁移限值欧盟相关部门表示,此次之所以修改玩具所含双酚A的迁移限值,是因为考虑现有的科学依据,原限值不足以提供足够保护。其实,在去年十月,欧洲议会多数成员就曾呼吁欧盟实施禁令,要求所有食品接触材料将不得添加双酚A。目前,许多国家对其在婴幼儿食品接触产品中的使用均做了一定的限制,欧盟此次公布的新草案,也表明对玩具类产品添加双酚A的限制越来越苛刻。我国是世界玩具出口大国,2015年出口金额达到156亿美元,其中欧盟是国产玩具重要的海外市场。此次欧盟提高玩具产品中双酚A限值后,出口企业将不得不在原材料采购、生产制造、仓储保管、检验检测、认证认可等方面大幅增加投入,必然导致出口企业的成本和负担加重,部分企业甚至会因此而丧失竞争优势。严控双酚A限值必要性因此广大玩具出口企业有必要:一是要密切关注欧盟新法案的进展情况,提前做好应对准备;二是要及时完善质量控制方案,有效提升产品品质。针对双酚A广泛使用的特性,务必要强化原辅料的风险控制、升级生产设施或改进工艺、提高检验、检测能力,避免产品出现超标隐患;三是加强与检验检疫部门的沟通,及时寻求技术支持,掌握国外最新的TBT信息,有效控制产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