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新闻中心 > 医化热点
金属纳米颗粒最有前景的应用领域
2013-12-11 09:08:16
第三方平台
最近,利用生物分子如DNA、氨基酸和蛋白质来合成金属纳米颗粒受到了科研人员的青睐。该方法可以避免有毒有害物质的产生。生物分子是生命的构筑基元,在生物体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现已被用于设计和合成在分子水平的纳米结构。生物分子的引入,拓展了纳米颗粒的应用范围,尤其是生物学领域。因此,基于分子辅助技术的合成方法已被用于合成贵金属纳米颗粒如Au和Ag。然而,利用生物分子在水溶剂介质中制备Cu纳米颗粒的研究报道尚未出现。
Cu纳米颗粒在很多领域,如润滑剂、催化剂、热传输纳米流体,电子材料和光学器件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微电子领域,与贵金属相比,铜价格便宜且电迁移影响小。除了这些,利用生物分子辅助技术合成的稳定分散的水溶性Cu纳米颗粒可以作为“墨水”结合喷墨打印技术用于构筑低成本电子组元,利用自组装技术制备有序微纳阵列,也可以广泛应用于生物领域。
中科院宁波材料技术与工程研究所表面事业部乌学东研究团队采用生物分子辅助合成技术制备了具有高稳定分散的水溶性纳米铜颗粒,分析探讨了多巴胺对铜纳米颗粒的高效还原及优异稳定性的作用机制。多巴胺,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和还原性的邻苯二酚衍生物,既用作还原剂,同时又用作稳定剂。制备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其它的介质稳定剂,有效避免了有机残留物的生成。所制备的分散性Cu纳米颗粒稳定性好,放置6个月也无发生沉积迹象。该生物分子辅助合成技术,方法简单、易操作、效率高、环境友好,为合成在生物技术领域有潜在应用的多种纳米颗粒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
上一篇
下一篇
如涉及转载授权,请联系我们!
相关标签:
纳米材料,
金属材料
相关阅读:
●
关于玻璃仪器你需要这些,玻璃仪器这么做寿命更长
玻璃仪器是实验室里使用频率最高的器具之一,一般而言,化学实验室大多都会采用玻璃器皿,只有少量实验为了减少对实验的干扰才会采用塑料器皿。玻璃仪器洗涤是否符合要求,对分析结果的准确度和精确度均有影响。下面我们就来具体看下玻璃仪器的相关知识。 玻璃仪器的清洗步骤1.常规法洗涤仪器洗刷仪器时,应首先将手用肥皂洗净,免得手上的油污附在仪器上,增加洗刷的困难。如仪器长久存放附有尘灰,先用清水冲去,再按要求选用洁净剂洗刷或洗涤。如用去污粉,将刷子蘸上少量去污粉,将仪器内外全刷一遍,再边用水冲边刷洗至肉眼看不见有去污粉时,用自来水洗3~6次,再用蒸馏水冲三次以上。一个细干净的玻璃仪器,应该以挂不住水珠为度。如仍能挂住水珠,仍然需要重新洗涤。用蒸馏水冲洗时,要用顺壁冲洗方法并充分震荡,经蒸馏水冲洗后的仪器,用指示剂检查应为中性。2.作痕量金属分析的玻璃仪器使用1:1~1:9HNO3溶液浸泡,然后进行常法洗涤。3.进行荧光分析时玻璃仪器应避免使用洗衣粉洗涤(因洗衣粉中含有荧光增白剂,会给分析结果带来误差)。4.分析致癌物质时应选用适当洗消夜浸泡,然后再按常法洗涤。 玻璃仪器的存放对于在仓库存放的玻璃仪器,不常使用的按要求分类摆放,经常使用的则应摆放在平稳的化验台上或实验柜中。不同的器皿它的摆放要求则不相同。例如:锥形瓶洗净后应规则地放置于取样筐内或实验桌上,不能随意摆放,以防损坏。滴定管使用后,必须洗净内部残夜,为了防止进入灰尘,可以盖上塑料套或倒置夹在滴定管架上。对于长期不使用的滴定管要擦干净的凡士林后垫纸分隔,用皮筋拴好活塞保存,以免粘连或滑落损坏。移液管使用后,洗净放置在管架上或放置在防尘盒中备用。比色皿洗净后,在干净的瓷盘中垫上滤纸,倒置放在滤纸上或装入清洁的器皿中。对于带有磨塞口的仪器器皿,如容量瓶应在使用前就将瓶塞与瓶口用橡皮筋或线连系好,以免不小心将塞子破损或混用。对于长久不用的,在保存时需要在瓶口与瓶塞间垫一张纸,以免时间太久粘住。 将存放好的器皿在干净、整洁、方便的前提下,在不同的存放点贴上标签,注明名称、规格、时间,做到摆放地点醒目,取用方便快捷。
●
实验室常用的消毒、灭菌方式有哪些
清洁、消毒、灭菌是预防和控制微生物实验室污染的一个重要环节。它包括实验室内外环境的清洁、消毒;检测用具、培养基等的消毒、灭菌。为了防止微生物实验室环境出现污染,工作人员定期需要对固定区域进行彻底的消毒、灭菌。那么工作人员经常使用的消毒、灭菌的方式都有哪些呢? 消毒、灭菌的区别1、消毒(disinfectioninhospital):杀灭或消除医院环境中媒介物上污染的病原微生物的过程。2、灭菌(sterilization):杀灭或去除外环境中媒介物携带的一切微生物的过程。包括致病微生物和非致病微生物,也包括细菌芽胞和真菌孢子。灭菌是个绝对的概念,灭菌后物品必须是完全无菌的.即灭菌保证水平为106。 消毒、灭菌的方法(一)物理消毒灭菌法利用物理因子杀灭微生物的方法。包括热力消毒灭菌、辐射消毒、空气净化、超声波消毒和微波消毒等。1.热力消毒灭菌高温能使微生物的蛋白质和酶变性或凝固(结构改变导致功能丧失),新陈代谢受到障碍而死亡,从而达到消毒与灭菌的目的。在消毒中,热可分为湿热与干热两大类。干热消毒灭菌干热是指相对湿度在20%以下的高热。干热消毒灭菌是由空气导热,传热效果较慢。一般繁殖体在干热80-100℃中经1小时可以杀死,芽胞需160-170℃经2小时方可杀死。(1)燃烧法是一种简单、迅速、彻底的灭菌方法,因对物品的破坏性大,故应用范围有限。烧灼法:一些耐高温的器械(金属、搪瓷类),在急用或无条件用其他方法消毒时可采用此法。将器械放在火焰上烧灼1-2分钟。若为搪瓷容器,可倒少量95%乙醇,慢慢转动容器,使乙醇分布均匀,点火燃烧至熄灭约1-2分钟。采集作细菌培养的标本时,在留取标本前后(即启盖后,闭盖前)都应将试管(瓶)口和盖子置于火焰上烧灼,来回旋转2-3次。燃烧时要注意安全,须远离易燃易爆物品,如氧气、汽油、乙醚等。燃烧过程不得添加乙醇,以免引起火焰上窜而致灼伤或火灾。锐利刀剪为保护刀锋,不宜用燃烧灭菌法。焚烧:某些特殊感染,如破伤风、气性坏疽、绿脓杆菌感染的敷料,以及其它已污染且无保留价值的物品,如污纸、垃圾等,应放入焚烧炉内焚烧,使之炭化。(2)干烤法 电热培养箱:利用培养箱的热空气消毒灭菌。培养箱通电加热后的空气在一定空间不断对流,产生均一效应的热空气直接穿透物体。一般繁殖体在干热80-100℃中经1小时可以杀死,芽胞、病毒需160-170℃经2小时方可杀死。热空气消毒灭菌法适用于玻璃器皿、瓷器以及明胶海棉、液体石腊、各种粉剂等。灭菌后待箱内温度降至50-40℃以下才能开启柜门,以防炸裂。 (二)化学试剂消毒(1)甲醛消毒:按照甲醛(40%)10毫升/立方米、高锰酸钾5克/立方米计算用量。不同情况下,用量有所不同,但比例为2:1。盛药容器要大、耐热、耐腐蚀:一般用陶瓷或玻璃容器,因为高锰酸钾和甲醛都具有腐蚀性,且混合后反应剧烈,释放热量。房间要密闭:这样熏蒸效果才会好。容器应尽量靠近门,以便操作人员迅速撤离;先将温水倒入容器内,后加入高锰酸钾,搅拌均匀;再加入甲醛;加入甲醛后人立即离开,密闭房间。注意顺序:是将甲醛倒入高锰酸钾溶液内。消毒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消毒后要打开门窗通风换气。这里说的甲醛就是40%的甲醛溶液,也就是福尔马林,一般包装上写的是37%。缺点:甲醛对人体危害太大了,一般不推荐这种方法。可以考虑用40%乳酸熏蒸,效果很不错的。(2)乳酸重蒸法消毒:室内温度22℃,湿度75%~90%,按0.6g/m3乳酸量共用9.6g进行室内熏蒸,使蒸汽弥散全室,密闭门窗1h。
●
实验室废液如何处理,需要避免哪些问题
在日常实验当中,必然要使用一些化学试剂,相应的废液也随之产生,其中不乏剧毒物质、致癌物等,如果直接将废液排放,,将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危害;那么,实验室废液来源主要有哪些,又该如何正确处理呢? 实验室废液来源从实验室排出的废液来源:一是从外采集回来的废水;二是在化验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三是在洗涤过程产生的废水。由于这些废水量小、间歇、分散、种类多,处理起来很不便,但是它浓度高、毒性大,不加处理会产生新的污染,甚至危害人体健康。 废液的特点实验室的废水根据其特点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无机废水,一类是有机废水,本文所列为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常见的几种有毒有害的有机、无机废水提出处理方法。 废液的处理原则在证明废弃物已相当稀少而又安全时,可以排放到大气或排水沟中;尽量浓缩废液,使其体积变小,放在安全处隔离储存;利用蒸馏、过滤、吸附等方法,将危险物分离,而只弃去安全部分;无论液体或固体,凡能安全燃烧的则燃烧,但数量不宜太大,燃烧时切勿残留有害气体或烧余物,如不能焚烧时,要选择安全场所填埋,不能裸露在地面上。 一般有毒气体可通过通风橱或通风管道,经空气稀释后排除,大量的有毒气体必须通过与氧充分燃烧或吸附处理后才能排放。废液应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存放地点,通过密闭容器存放,不可混合贮存,标明废物种类,贮存时间,定期处理。 废液的处理方法对酸、碱、盐类废液,原则上应将其分别收集。但如果没有妨碍,可将其互相中和,或用其处理其他的废液。对其稀溶液,用大量水把它稀释到1%以下的浓度后,即可排放。无机酸先收集于陶瓷或塑料桶中,然后用碳酸钠或氢氧化钙的水溶液中和,或用废碱中和至pH值6.5~7.5,中和后用大量水冲稀排放。氢氧化钠、氨水用稀废酸中和至pH值6.5~7.5后,再用大量水冲稀排放。有机溶剂应先收集到回收瓶中,然后用无水氯化钙或无水硫酸钠等脱水剂进行脱水处理,再蒸馏回收使用。对可燃性有机废弃物,用焚烧法处理。对难于燃烧的有机废弃物或可燃性有机废弃物的低浓度溶液,可采用溶剂萃取法、吸附法及氧化分解法处理。对易被生物分解的有机废弃物,经大量水冲稀后,可排放。 从实验室排出的废液,虽然与工业废液相比在数量上是很少的,但是,由于其种类多,加上组成经常变化,因而最好不要把它集中处理,而由各个实验室根据废弃物的性质,分别加以处理。 为此,废液的回收及处理自然就需依赖实验室中每一个工作人员。实验人员应予足够的重视,疏忽大意固然不对,而即使由于操作错误或发生事故,也应避免排出有害物质。同时,实验人员还必须加深对防止公害的认识,自觉采取措施,防止污染,以免危害自身或者危及他人。